中国国际热带产业博览会
China International Tropical Industry Fair
展会咨询热线020-87739957
搜索
新闻详情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SWTO-CLPV矩阵分析

发表时间:2020-05-06 00:00

摘 要:分析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状况,为海南政府制定决策以及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利用SWOT-CLPV矩阵分析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利用机会和规避威胁,得出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途径。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应定位于杠杆性市场态势和脆弱性竞争态势较为合理,应调优增效,完善产业链,差异化竞争,以抗击风险。

  关键词:海南 ;热带水果产业 ;SWOT-CLPV ;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07

  Abstract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ropical fruit industry in Hainan,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Hainan government to make deci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o analyz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capability of the tropical fruit industry by using SWOT-CLPV matrix in Hainan, and draw a resolution of the tropical fruit industry in Hainan. Hainan tropical fruit industry should be positioned to leverage the market trend and fragile competitive posture is more reasonable, tuning efficiency, improve the industrial chain, differentiated competition and fight risk.

  Key words Hainan ; tropical fruit industry ; SWOT-CLPV ; analysis


  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海南热带水果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给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和挑战。2015年,海南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省域“多规合一”试点,这给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优势发展带来了机会,除东南亚之外,世界上大部分热带地区均属干旱沙漠地区,海南有发展热带水果不可多得的“地利”优势;从国际水果市场的供求形势来看,近年来呈现出温带水果过剩、热带水果稀缺的格局,热带水果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研究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对于拉升海南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刘海清等[1-2]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等指标对中国热带水果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为中国热带水果的产业区划提供指导意义;利用效益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产值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海南省热带水果的生产优势进行评估,为海南省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意义。张玉等[3]对全球热带水果生产、贸易消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了我国热带水果生产、贸易与消费的现状与特征,通过构造热带水果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对中国的香蕉、菠萝、荔枝、龙眼等热带水果进行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张晓涛[4]通过中国热带水果生产、贸易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预测了中国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前景,在生产方面,产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消费方面,以鲜果消费为主,辅以果汁消费;在贸易方面,相对集中的进出口市场,是热带水果的净进口国;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大部分热带水果的国际竞争力薄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未来我国热带水果的生产和贸易结构将会受到中泰之间水果产品零关税的影响。目前,还未见有使用SWOT-CLPV矩阵分析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笔者通过SWOT分析,找到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然后建立SWOT-CLPV模型,使用模型分析得到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可以采用的战略对策,为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和政府提供决策帮助。

  1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发展概况

  1.1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生产状况

  海南因为独特的地域、气候条件而成为中国的“热带水果王国”,有不可多得的发展热带水果的“地利”优势。海南省农业厅提供的资料表明,海南拥有29个科、53个属的水果品种,其中许多水果都可以常年生产,水果因为独特的资源条件而成为海南产业的强项。

  由表1可知,2004-2013年,海南热带水果的产量总体是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2004年海南热带水果的总产量是143.45万t,2013年总产量为342.54万t,涨幅为138.79%;收获面积也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除2008年略有下降之外,从2004年的9.63万hm2到2013年的15.19万hm2,涨幅为57.70%。由此可以看出,从2004年以来,海南的热带水果产业的生产基本稳步发展。

  1.2 海南主要热带水果的生产情况

  海南省18个市县均有种植热带水果,其中文昌、琼海、万宁、乐东和琼州是种植面积较大的市县,其中乐东是中国香蕉生产第一,文昌市中国椰子生产第一。表2为2013年海南主要热带水果生产的收获面积、总产量。

  由表2可知,目前,海南具有代表性的热带水果是香蕉、芒果、菠萝、荔枝等。2013年除柑橘橙柚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之外,主要是琼中绿橙销量的增长,其他水果产品都较上年同期减少。

  1.3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在海南产业中的位置

  海南建省以来,以发展热带作物产业为导向,在充分发挥热带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名优特新稀的热带水果。目前,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已经成为海南经济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海南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表3为2004-2013年热带水果在海南农业和GDP中所占比重。   由表3可知,10年来,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总产值除2011年有一个大幅度的剧减之外,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在海南农业中所占比重却呈现不规则状态,2010年占比重最高,2011年下降,2013年有所回升,而在海南GDP的比重是波动中下降,形势不太乐观。

  2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SWOT分析

  2.1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优势分析(Strengths)

  2.1.1 自然环境优势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中国最具有热带海洋气候的地区,全年暖热,平均气温22-26 ℃,雨量充沛,降雨量1 500-2 600 mL,干湿季节明显,有“天然大温室”之称,是中国境内最大的热带宝地,非常适合热带水果生长。

  2.1.2 区域布局优势

  目前,海南省热带水果基本上已形成区域布局,热带水果种植和加工区域化格局日益明显,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带,以海南为主的热带水果(菠萝、芒果和香蕉)浓缩汁与浓缩浆加工基地。香蕉有琼南-西南部香蕉优势区、琼西-西北-北部香蕉优势区、中部山地蕉重点发展区、东部特色香蕉区。芒果种植面积逐渐集中于优势区位,目前海南芒果主要以三亚市、陵水县、乐东县、昌江县、东方市等地。荔枝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东部、东南部、东北部、北部等地。

  2.1.3 交通位置优势

  海南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理中心,临近西太平洋通往印度洋海上交通线,因为南往新加坡港,北靠香港,历史上被称为东方航线的中途站;同时,由于水路通往全世界被列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阵地,铁路并入中国铁路网,航空有海口、三亚2大机场,地理位置优越,是去往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交通枢纽。

  2.1.4 生产技术优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降低了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实施农垦系统的集约化经营扩大了产业化规模,大量工商企业的参与提高了管理水平,引进台湾优质农作物品种提升了竞争力;高新技术在热带水果种植的整个环节得到应用,装备水平也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果汁产品标准体系与质量控制体系;多年来精心开发国内市场,依靠庞大的13亿人口市场,利用健全的信息和销售网络,采用便捷多样的运输手段提升了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生产优势,目前,海南在国内比较具有生产优势的热带水果是菠萝、香蕉和芒果。

  2.1.5 产品价格优势

  现在海南热带水果除了榴莲之外,其他基本都能生产种植,并且品种和质量都不断提升。海南热带水果生产的栽培成本只有东南亚国家的1/3左右,而且随着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海南热带水果的销售价格也在逐年攀升,有些热带水果品牌和包装都在不断提高,低成本和高销售价格是海南热带水果竞争的价格优势。

  2.1.6 产品品牌优势

  海南的热带水果产业已经开始打造自己的地域品牌,并且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产品具有知名度和优势地位,如海南香蕉打造的海南“尖峰岭”香蕉,海南芒果打造的“三亚芒果”被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神泉”、“富农”、“乐阳”、“福田”、“南山寿果”、“南果”、“斯顿”等芒果品牌在国内外享有较好的声誉。其中“乐阳”和“毛公”等芒果品牌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2.2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劣势分析(weaknrss)

  2.2.1 区域发展失衡,品种结构待优化

  一方面,区域布局仅考虑光、热等气候条件的单一资源因素,并未充分考虑土地、水、气候、生物等综合资源禀赋,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很多作物在非适宜区盲目发展,不仅带来土地和水资源压力,也导致土壤和病害问题;另一方面,种植环境种植不适应品种,种植地分散,种植品种单一,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生产不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2.2.2 优质果率和商品化处理程度低

  海南的水果生产因为体制和传统习惯,水果生产管理组织缺乏统一协调,没有一套可供操作的生产和销售的标准,种植技术落后,优质高档果率低,品种结构搭配不合理,专用加工品种缺乏和原料基地不足,对果园采取粗放式管理,为早日上市以及增加产量,采用产前灌水和大量施用化肥,超量使用化学激素制剂等,对水果的品质、营养成分及外观造成了严重影响,降低了高档优质水果的比率,弱化了市场竞争力,大约只有5 %的产后商品化处理率,导致海南水果的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出口创汇能力低,高产不高效[5]。

  2.2.3 果品精深加工程度和综合利用开发较差

  一直以来,海南热带水果主要以原果方式销往岛内外,海南企业对水果的深加工多数停留在低水平,加工产品主要以果汁为主,产品比较单一,科技含量也不高。果品精深加工程度低,综合利用开发较差。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对水果的深加工转化率已达到80 %左右,但海南企业因受政策、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限制,对热带水果的深加工水平仍然比较低,海南热带水果加工转化率还不到20%,海南热带水果深加工当中,真正谈得上深加工的是椰子,但也仅有30 %的转化率[6]。

  2.2.4 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

  海南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虽然有“公司+农户”模式,但大部分是小公司,实力有限,辐射面小,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非常薄弱,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非常低。目前,海南热带水果生产和营销以独立生产、分散营销、单兵作战形式为主,缺乏各类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没有龙头企业等市场竞争主体的带动,农户大多自主竞争,企业和专业户或农户之间只是简单的购销关系,经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位置。

  2.2.5 品牌意识薄弱

  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不如产地品牌,对产品和企业品牌熟悉的只有中间商和终端销售商,消费者通过商业渠道认识海南热带水果的较少,在产品功能多样化的形势下,还需进一步明确热带水果品牌的核心内涵;部分中小企业实力较弱,目光短浅,销售不规范,缺乏品牌意识,大企业虽然比较看重品牌,但宣传力度明显不够,政府也没有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扶持,缺乏个体强势品牌,不能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同时,不规范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与销售,都阻碍了海南水果品牌的发展。   2.3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机会分析(Opportunity)

  2.3.1 消费偏好和观念的改变

  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对热带水果的消费习惯由原来的不适应――接受――产生偏好,从需求上追求数量到追求品质,从营养型家庭消费转变为多样化的消费方式,如纯正果汁型消费、造型菜肴型消费、情趣休闲消费和档次礼品消费,突显个性化需求。

  东盟地区的人民,生活饮食习惯与中国基本相同,消费偏好也类似,比如马来西亚,包括马来族、华族和印巴族,在水果的消费上没有禁忌避讳,加上东盟大量的华人华侨,带动了热带水果的消费,对东盟各国的消费偏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3.2 巨大的潜在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0-2014年的15年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6 280元增长到28 844元,农村居民纯收入由2 253元增长到10 489元,收入的增加促使居民开始更多地消费健康的食物,使得我国水果的生产和消费都快速增长。人均水果消费量由1978年的5.46 kg上升到2009年的56.55 kg,增长大约10倍,年增长率超过10 %,是我国人均食品消费成分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有预测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水果消费量可以达到58 kg[7]。

  中国加入WTO给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会,2006年1月起,中国与东盟主要六国农产品进口关税消减为零,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能形成一个贸易总额1.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近2万亿美元,东盟地区的人口约5亿,国内13亿,拥有18亿消费者的经济区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这对于中国热带水果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因为市场销售规模扩大了,水果市场丰富了,潜在的市场非常巨大。

  2.3.3 国家和政府支持

  2.3.3.1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机会

  国际旅游岛战略的提出是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新机遇,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享有多种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建设国际旅游岛,将使海南成为国际旅游集散地,推动海南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海南也会成为国内外游客购物的商品集散地,挖掘大量海南和东盟各国特色商品的需求,推进海南与东盟货物贸易的发展,海南经济技术条件发展比东盟领先,比较优势逐渐增强,提升海南对东盟贸易合作的竞争力,海南政府通过大力扶持吸纳资金,推动热带水果产业多元化体系的建立。

  2.3.3.2 热带作物产业发展意见的提出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快海南热作产业发展,海南省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加快我省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这使得财政资金对热作产业的投入逐年加大,热作产业发展迎来一个新的机遇期,各级政府和农业、农垦、热作、农技等部门从战略的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热作产业的发展。

  2.3.3.3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机会

  国家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国内贯通东中西部地区,国际连接亚太、欧洲等经济圈,聚集效应不仅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影响着全球经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大力促进海南热带农业发展”。海南身处中国与东盟各国海上合作交往的最前沿,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发展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空间和潜力巨大。

  2.3.3.4 海南作为“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的机会

  2015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决定,将海南列为全国唯一的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多规合一”在行政区域的空间范围和生态范围内实行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土地等资源的配置优化,创造更多的环境容量和经济价值,保障优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保护海南热带水果产业所需的资源环境提供了可靠保障。

  2.4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威胁分析(Threats)

  2.4.1 国外――东盟竞争者的威胁

  2010年进一步实施零关税,不仅使海南和东盟各国同类产品在东盟市场竞争加剧,也会使东盟各国的热带水果通过各种渠道打进中国内陆市场,抢占海南热带水果的内地市场份额,对海南热带水果产业造成很大冲击。

  (1)资源优势减弱,海南的热带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和出产都大致相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海南原有的资源优势将减弱,随着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发展,各种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被打破,特别是中国政府承诺,为缩小东盟内部差距,适时向东盟中的老挝、柬埔寨、缅甸和越南4个新成员提供特殊优惠的关税待遇,原来在国内具有独特优势的热带水果将在国内市场上遭遇东盟国家的强劲竞争。

  (2)自从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海南所具有的热带自然条件和资源享赋的唯一性被动摇,热带水果不可避免地受到东南亚国家的激烈竞争和严重威胁,东盟国家的热带资源优势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使得产品具有上市早和价格低的双重优势,因此在挤占我国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对我国热带水果价格起了相当大的抑制作用。

  (3)海南大企业凤毛麟角,小企业缺乏品牌,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对国外市场和国际游戏规则不了解,自由贸易区建立后,海南薄弱的企业实力,不高的产品质量无法对抗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会导致海南在发展东盟贸易合作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2.4.2 国内南方省份的激烈竞争

  海南经济总量小,整体经济实力弱,经济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还属中国“欠发达省份”,要进一步推进与东盟的贸易关系还需要下很大功夫。目前,海南和东盟的贸易合作中还没有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和特色产品,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低、进展缓慢,与其他南方省份的发展态势差距明显。   与海南地域环境相似,并生产相同热带水果产品的南方省份主要是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农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国内南方省份,尤其是“两广”地区的主要热带水果生产水平基本与海南持平,同类热带水果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国内产品竞争日益增大。

  2.4.3 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风险较高

  海南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出现频率较高,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自然灾害风险按致灾因子一般可分为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地震、病虫草害风险等。海南省历来是台风、干旱和洪涝等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之一。从10-12月份的越晚台风,对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影响越大,因为十月份以后是海南热带水果种植和收获季节。

  2.4.4 外来物种侵袭,病虫害防治风险加大

  外来入侵生物对海南造成新的威胁在不断加大,据有关报告指出,外来入侵生物物种密度以中国东南部沿海城市居高。1998-2008年的10年间,首次发现入侵物种最多的地区便是海南省和广东省。自2000年以来,海南发现的重要入侵物种有椰心叶甲、螺旋粉虱、桉树枝瘿姬小蜂、香蕉枯萎病等10余种,几乎平均每年都有一个危害性的外来物种入侵。

  3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SWTO-CLPV模型

  3.1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4种态势分析

  通过以上对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内部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威胁的分析,依据目前中国和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现状进行的了解分析。先将列出的各个因素和条件放入SWOT-CLPV矩阵模型中,并对其产生的4种不同态势即“杠杆作用”(L)的优势态势;抑制企业优势发挥的“抑制性”(C)市场态势;降低企业优势的“脆弱性”(V)竞争态势和由外部威胁、内部劣势共同作用下而形成危害较大的“问题性”(P)竞争态势进行分析(表4)。

  3.2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关键因子分析

  在分析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基础上,将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中的各个因子分别与外界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中的各个因子进行组合,形成2个态势分析图(表5和表6)。不同因子相结合时,如果能够形成相互作用和影响,就把它标记为相应的态势,例如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品牌优势和消费偏好和观念的改变可以相互作用并产生影响形成杠杆效应优势态势,因此可以标记为 L(Leverage)。而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品牌意识薄弱和外来物种侵袭,病虫害防治风险加大相结合不能相互作用和产生影响,因此不做标记。在把各个因子结合分析后,看哪个因子与其它因子结合产生相同的态势越多,说明这个因子的影响就越大,从而可以分析和找出影响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最大的关键性因子。

  当优势――机会(L,Leverage)组合形成杠杆效应优势态势时(表5),海南省在外部提供的机会下,热带水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自然环境优势、生产技术优势、产品价格优势和品牌优势占有主导地位。海南省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把握消费偏好和观念的改变、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的有利时机,发展了海南热带水果产业。

  当劣势――机会(C,Control)组合形成抑制性市场态势时(表5),区域发展失衡,品种结构待优化,优质果率和商品化处理程度低,果品精深加工程度和综合利用开发较差,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品牌意识薄弱是抑制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实施重点的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增强和提升整体竞争实力,将劣势转化成优势并以科技进步为重点,带动产业升级。

  当优势――威胁(V,Vulnerability)组合形成脆弱性竞争态势时(表6),产品价格优势是最为脆弱,其次就是自然环境优势。而来自外部最大的威胁就是国际和国内的激烈的竞争,这时应在深入挖掘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巩固自身优势,和东盟竞争国产品互补,发展特色差异化的热带水果产品,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以克服威胁。

  当劣势――威胁(P,Problem)组合形成问题性竞争态势时(表6),是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发展面临困境的时候,来自国际和国内激烈的竞争将是海南热带水果产业面临的主要威胁,而优质果率和商品化处理程度低、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是影响海南热带水果产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果品精深加工程度和综合利用开发较差是影响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品牌弱势和区域发展失衡也将是不容小视的原因。

  3.3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战略

  通过对海南热带水果产业SWOT-CLPV矩阵模型和2个态势图的分析,结合对国际、国内和海南省的热带水果产业现状的了解可以发现: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海南省热带水果产业内部存在的最大优势是具有地域标志的品牌优势和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优势,而最大的劣势就是海南热带水果产业技术劣势、产业结构劣势以及风险防范的劣势。目前,海南省热带水果产业的自然环境优势、生产技术优势、价格优势都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竞争态势,所以应该定位为杠杆性市场态势和脆弱性竞争态势较为合理。根据分析得出的海南热带水果产业所处的态势,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是:调优增效,完善产业链,差异化竞争,抗击风险。

  4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对策

  4.1 调优增效,完善产业链

  优化区域布局,增加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生产效益,通过产业链管理,形成种苗、生产、检测、加工、包装、冷藏、交易、配送等一体化产业链条,完善整体绩效,减少从产地到市场的损耗,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户收益。

  4.2 打造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区域品牌,实施差异化竞争

  海南热带水果应该从实际出发,以产地品牌打头,通过全面推广介绍,整体宣传,培育区域性的“海南”品牌,尤其是在海南热带水果的产地以产地命名,加强地方特色,比如“海南尖峰岭”香蕉,“海南三亚”芒果,充分挖掘芒果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成为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突显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品牌优势,提高产业效益;同时还要注意发挥热带水果企业的独特个性,创造自有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

  4.3 加强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危机管理

  提高海南热带水果产业预防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由政府牵头保险行业支持设立热带水果产业风险基金,有效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同时还需注意规范媒体监督,防止因为不当信息传播导致热带水果市场混乱,健全预警管理机制;监控外来物种侵袭,加强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 刘海清,方 佳. 海南省主要热带水果国际竞争力研究(第1版)[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 刘海清,胡盛红. 海南热带水果生产优势的比较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9(7):254-257.

  [3] 张 玉,赵 玉,祁春节.加入WTO后中国水果竞争力比较优势追踪研究[J]. 中国果业信息,2007,24(5):1-4.

  [4] 张晓涛. 我国热带水果产业的基本状况和前景[J]. 中国农村经济,2004(7):18-22.

  [5] 王 萍.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分析[J]. 热带农业工程,2010,34(2):67-70.

  [6] 王 萍,董定超. 海南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 热带农业科学,2009(3):39-43.

  [7] 郑旭芸,庄丽娟. 中国热带水果比较优势变动及竞争力分析[J]. 世界农业,2015(6):127-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170834.htm

分享到: